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意大利米兰大学的动物学家Paolo Gabrieli称:“如果你能够避免蚊子被人类宿主吸引,那么你就能够降低人类被蚊媒病毒感染的几率。”
研究人员对亚洲虎斑蚊(又名白纹伊蚊)的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蚊子原产于东南亚部分地区,但是它们已经成为入侵物种传播到世界上的许多热带国家。人类对于蚊子特别有吸引力,尤其是生活在城市区域的蚊子,它们可以传播多种令人讨厌的疾病,比如说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等,它们还可能传播寨卡病毒。
雌性虎斑蚊必须吸血来获得产卵所需的能量,但它们有时也以植物花蜜或树液中的糖为食。研究人员想知道饱食一顿糖是否会减少它们对吸血的欲望。他们给年轻的雌蚊子喂食糖溶液,然后把10到12只蚊子放进透明的塑料杯里,并把开口的一面放在手上,以此了解蚊子对人类血液有多大兴趣。他们可以观察到有多少蚊子试图通过一个特殊的屏障来叮咬他们的手,但是这个屏障会阻挡它们。
他们发现,当这些年轻的雌性蚊子集体食用甜食之后,对人类的血液不再有兴趣。动物学家Gabrieli称,在进行这项研究时,这种效果一直持续了五六天时间。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Jeff Riffell并未参与这项研究,但是他的实验室也在进行着类似的研究。他声称:“关于吸血如何影响蚊子的进食行为我们了解的不多,但是糖如何改变血液对它们的吸引力,我们了解的更少。这项研究可以说填补了重要的学术空白。”
研究人员还对那些食用了糖的蚊子进行了RNA测序。他们发现,一些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它们对人类血液的兴趣降低之间存在关联。其中一种名为Vg-2的卵黄蛋白原基因,它也在雌性蚊子的卵巢发育中发挥作用。当蚊子吃糖之后,这种基因的变化更多。Gabrieli称:“在蚊卵发育过程中,这种蛋白质(卵黄蛋白原)用来促进胚胎的发育。”
当研究人员随后进行了另一项实验,他们对蚊子的RNA进行了干扰,并降低了Vg-2的表达。结果他们注意到,尽管雌性蚊子已经吃过糖,但是它们仍然会对人类的血液感到饥渴。Riffell声称:“这是一项真正伟大的跨学科研究。行为和分子研究的结合显示了蚊子如何做出进食决定。事实上,我们对这些激素和化学物质如何调节血液对蚊子的吸引力非常感兴趣。”
Riffell称,这类信息可以用来研发一种非致命性的方法来抑制蚊子的叮咬行为。动物已经在自然地产生这些化学物质。如果我们真的开始合成类似物或化学物质,并以某种方式将其传递给蚊子。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抑制蚊子叮咬行为的一种方式。
Gabrieli称,虽然这项技术可能在短期内有效,但它无法永久性的赶走虎斑纹,特别是虎蚊可以存活大约60天时间(它们在实验室里的寿命),而糖诱导的抑制叮咬行为只能持续不到一周。喂食糖似乎也只对年轻的雌蚊有影响,因为它们脱离幼虫期后可能比年长的蚊子更依赖于糖。
但是Riffell说,任何减少人类总体叮咬次数的措施都应当能够降低蚊媒疾病的传播速度,这也进而可能对全球死亡人数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通过另一种蚊子传播的疟疾,仅在2015年就造成42.9万人死亡,而在一些拉美和亚洲国家,登革热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Riffell称:“如果你能减少它们的叮咬,那么你就能真正降低这些疾病传播的几率。”
出品| 网易科学人栏目组 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