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转正备胎” 从何处来 到何处去

事实上高通、Intel、格芯(GF)、ARM、安森美、泰瑞达等公司都已收到邮件,内容提到,华为已正式列入被拒名单,所有交易都将被禁止。

面对美国的制裁和禁止贸易,华为该怎么办?

华为总裁办于5月16日就做了克制而又充满勇气和希望的回应,5月17日凌晨,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又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谈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信的内容已经传遍了网络,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华为的备胎芯片转正了。正如信中所说,华为多年前就“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目标华为海思打造了自己的“备胎”芯片,今天以后这些芯片项目“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关心华为和中国命运的人无不感到鼓舞。5月19日新闻联播在国际锐评中称赞华为海思这一有力的举动“确保了华为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与连续供应。备用方案的启用,显示出其居安思危的战略远见、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以及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奋斗豪情。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家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力量所在。”这也是民众的普遍看法和一致的心声。

冷静下来之后,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华为的“备胎芯片”是怎么突然冒出来的?中国和华为该如何应对美国的无理制裁?

华为“备胎”芯片生长的土壤

华为能有“备胎”芯片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丰沃的土壤和长期的耕耘。不得不说华为总裁任正非的目光就是要长远一些,今天一追溯就要从近30年前说起。

1987年,世界半导体产业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海峡对岸张忠谋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台积电的诞生定义了一个新的行业,即芯片代工业。从此没有条件拥有半导体生产线的公司也可以设计自己的芯片并委托代工厂生产,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而当时的中国信息产业排头兵的联想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联想设计并量产了汉卡、微机和汉字激光打印机的多颗专用芯片,一举奠定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这让大家看到了自己设计专用芯片并取得市场成功的可能性。

当时的任正非正在把公司的从代理交换机转向研发交换机,研发的过程中华为发现接口控制和音频编解码(CODEC)芯片用量很大。如果使用大家都用的通用芯片,产品就会陷入价格战的汪洋大海中。要生猛甩开竞争对手,只能开发自己的芯片。

有了联想等国家队的示范,再加上1991年任正非成功地把在著名港资企业亿利达从事高速激光打印机工作的徐文伟招至麾下,成立了器材室,开始华为第一款自主产权芯片的研发工作。

幸运的是,这款芯片的研发非常顺利,一次流片就成功了,这在半导体设计领域并不是常见的事。

说起来华为的这次成功有着很大的行险侥幸的因素在其中,华为并不像联想一样有着坚定的政策支持。事实上,当时的华为全体员工就40余人,专心搞半导体的实际上只有徐文伟等几个人。

同时90年代初有着严格的外汇管制,任正非下定这样的决心并不容易。当时华为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任正非不得不借高利贷投入研发,他曾站在六楼办公室的窗边,说过这样一段话:“新产品研发不成功,你们可以换个工作,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幸运的是华为成功了,这款芯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能,最重要的是它帮助华为避免了价格战,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这让华为尝到了甜头,从此开始了自主创新的征程,然后是收发成帧器、时隙交换芯片、多中继控制芯片、回拨抵消芯片、数模混合芯片。终于到2004年海思半导体成立,华为开始涉足消费类电子芯片,华为的芯片产能和种类迎来了大爆发的历程。

这是一家技术主导、布局深远的企业,这种理想和技术积累为“备胎”芯片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2012年9月10日,任正非表示,华为需要做操作系统和芯片,这主要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因为假如这些垄断者不再对外合作的话,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可以顶得上。但他同时认为,华为做手机操作系统的同时要优先使用其它厂商的芯片,华为的芯片主要是在别人断粮时做备份用。

任正非明确指出,“华为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要尽可能地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地理解它。

随后华为投入了数万人年的工时和至少十数亿美元进行“备份计划”的研究,这才有了今后将陆续呈现的“备胎芯片”和相应的软件。

从今天的视角往回看,华为和任总的想法简直深邃得可怕。

华为战斗的方法论

目前关于华为应对美国制裁的舆论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过分悲观,觉得在科技领域美强中弱的大背景下华为的“红旗”打不了多久。这是没有看到中国科技力量的成长尤其是中兴事件后的成长,同时轻视了华为长期准备的作用,也忽略了华为和中国科技界可以在贸易战中边迎战边成长的可能。

一种是过分乐观,觉得华为既然有应对措施即可高枕无忧,这是没有看到华为的“备胎芯片”们确实和国外竞品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不然“备胎芯片”早就可以转正了。

华为的战斗,笔者认为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说。

短期的一面是华为仍然有一定的时间作为调整和缓冲以面对美国的制裁,这是因为传统华为供应链上的外国企业同样需要较为长期的调整和缓冲。

某些华为的美国供应商来自华为的业务占公司的总营业额占比超过五成,华为的被禁对他们影响非常大。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当日,很多华为的美国供应商股票应声而跌,损失非常大。华为的光学元件供应商新飞通(NeoPhotonic)重挫20.63%,创下近4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这家公司有40%的业绩与华为捆绑。另一家光学元件供应商朗美通(Lumentum)则大跌11.54%,为其6个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因此这些供应商面对特朗普的政策只能一方面加班加点,优先对华为供货,抢在被下达禁止邮件和截止时间之前尽可能地把生产的零供给华为。另一方面就是发动美国舆论,要求慎重考虑对华为的制裁。5月20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限制向华为出口将殃及硅谷》就是其中的代表。

出于美国企业的利益考量,华为和美国在短时间内不排除关系缓和的可能,华为还可以利用这样短暂的时间重新构筑供应链。同时华为也在制裁发生之前把备料数量从6-9月提升至1-2年,为自身赢得了更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就是美国的部分制裁也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比如华为之前获得了ARMv8指令集的永久授权,即使后面ARM更新指令集使华为的芯片与主流的ARM芯片不再兼容,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更新换代影响才能体现。当然如果ARM取消授权,则搭载麒麟SoC芯片的华为手机很可能不能在美国销售。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等媒体19日报道称,美国政府近日把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清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购买或通过转让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谷歌公司因此决定停止向华为提供包括安卓系统在内的技术服务支持,因此今后华为系统不再能够享受到Gmail邮箱和YouTube等服务。

但是谷歌的响应制裁对目前中国境内安卓用户而言影响并不大,被禁的谷歌服务本来就不能在境内使用,而国内厂家的安卓更新往往由厂家负责。同时由于安卓开源的特点(除非除了谷歌自己使用外都禁止),如果不讨论知识产权的问题,禁止中国用户使用安卓和通过厂商获得更新并不具备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唯一可虑的是华为如果今后继续在安卓新版本上定制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将得不到谷歌的支持,如果更新迭代不及时的话,有可能EMUI的自主性会变小,越来越接近“原生”安卓。

而如果像网传的“鸿蒙”操作系统(并未得到华为官方的肯定)一样是由安卓的某个旧版本分支而成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迭代改进,则可能和安卓的兼容性越来越差直至完全丧失兼容性。

因此,华为短期的策略应该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争取时间,并在此时间中大力发展自己。

长期的一面,华为必须使自身的产业链得到更深度的融合,并把本地市场放在生死攸关的重要位置上。

05月19日,针对联想断供华为的谣言,人民网做出了犀利的网评《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在今天的舆论场上联想的形象是不如华为那么自主的,但是过去的联想在自主生态建设上还是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一个人从90年代后期就购买过台式机,那很少有不知道“幸福之家”这个联想软件的。这是联想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场景式软件,目的是让不懂计算机的用户也能迅速上手,学会电脑的基础应用和操作。用户可以在虚拟的房间中,通过点击房间内不同位置开启对应软件,比如书房的棋盘可以打开国际象棋,客厅的VCD机器能启用媒体播放器,茶几上的猪型储蓄罐则对应着扑克牌拱猪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虚拟的房间式的软件处处为当时电脑操作水平还不高的中国消费者考虑,不仅有着在当时神奇宏大的场景,而且自带数十个非常方便的功能。实现了从播放VCD、杀毒、上网、学习英语、互动式的百科全书《牛津剑桥科学百科》、炒股、计算器、玩游戏、听音乐、打字训练(也是不少人童年回忆——金山打字通的一个重要推广渠道)、学习如何正常的使用电脑。同时该软件可以通过在房间中增加画、书和茶杯等用具的方式关联到新软件,并设立快捷键随时打开。

(这里桌上的东西、墙上的画和钟都是软件可以挪动,点击这个变形金刚能打开软件自带游戏《铁甲风暴》,屋外有联想logo的汽艇会绕屋转动)

(总体而言,幸福之家在当时的效果堪称精美)

这些构思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甚至于老年人用起来也感觉趣味、不费力,是win97/98下的一股清流。而且其设计思想来看,今天仍然不算十分落伍。开箱即用、针对初学者的三维界面在当时算是非常高级(Windows直到vista才推出三维桌面而且主要是为了美观和炫技,实用性并不强),而且非常流畅(vista的三维桌面十分“吃配置”)。

而且联想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推广学习电脑这么简单,1998年7月20日的《每周电脑报》上,就曾出现一篇名为“联想欲使隐身”的新闻报道。联想除了在每一台自家品牌机内置了幸福之家外,还与众多厂商签订了OEM协议,将《幸福之家》预装在了联想之外的品牌电脑上,包括实达、TCL、超群等等,这些都是90年代末期的一线大厂。

上述的是软件的推广,除此之外联想推出了自己的深度定制的Linux发行版Happy Linux。该Linux除了继续贯彻开箱即用的理念外,既支持一般Linux系统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像幸福之家一样使用这个系统。也就是说幸福之家是联想试图将消费者由Windows向自主定制的Linux系统引流的精彩一笔。联想最终的目标是引流向自己的系统、自己的CPU。

(联想定制的Linux系统也可以像幸福之家一样使用,这降低了用户转向国产系统的难度)

最终,这个项目当然是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能自己提供这么多的软件。很多专业软件和工程软件都是一片空白,所以说联想的幸福之家真的是为“家用机”做的,这样随着XP的诞生后Windows操作系统逐渐人性化,推广的意义就不大了。另一方面是联想的战略发生了转变,Happy Linux被取消了,幸福之家原本的意义也就消失了。

这对华为未来独立求生的启示有很多,首先是中国自己的生态必须要有几十个抓手级的应用(基本上也是最常用的应用)。华为完全使用自己的“备胎”之后,表现肯定会有所降低。但是通过对这几十个抓手级应用的优化,完全可以将这些应用优化到与国外生态下同等甚至更优水平。普通人常用的手机APP就这么20-60个,将这些应用优化好了,甚至轻度用户察觉不到变化。

这方面的例证很多,比如说使用龙芯的某雷达显控应用,X86 i7每秒10帧,经过与应用深度优化,龙芯平台上可以做到每秒20帧,而当时的龙芯和i7相比性能上还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异。

同时,国产生态要想成功,前1000个流行应用必须要能在国产平台上跑起来,或者有类似的替代品。这部分应用不要求速度和国外的相同,但是要有。

最后,国产平台要有志气,不能满足于“备胎”和“过渡性质”的地位。初期可以兼容国外的平台,后期一定要向自主的平台上引流。

这些都是长期博弈中,中国ICT产业和华为退守国内后要想占据上风,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相信伴随着华为的危机而来的,一定是建立自主生态体系的良机,同时走出危机的华为和中国ICT一定能摆脱谷歌和ARM体系的框架,向着无人能预言的未来前进。